逆八卦?大忍馆鬼楼的惊悚夜晚!
因为收到一张失踪多年的女孩的求救照片,渴望挖出爆炸新闻的女记者连舒宇决定夜闯失踪女孩所在的文华大学的大忍馆,调查这一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据传闻,大忍馆早在建造之初便被设计成了【逆八卦】的风水格局,在这里死去的冤魂无法离开,而外面的冤魂也会被不断吸引而来。果然,一切却并不如想象中的顺利。进入大忍馆后,反常的电梯、女孩失踪的诡异录像、刻意隐瞒着什么的教官黄忠勇,让连舒宇在感到心惊肉跳、一筹莫展。而她自己,也违反了馆内不成文的规定——她没能在十二点前离开,因而被困其中。在她意外得到了一盏能够驱邪避鬼而保护神魂的古灯后,恐怖的事情也随之接踵而来。
与此同时,为了筹拍八月鬼节的恐怖电影《怨鬼楼》,三名电影社的学生也是在半夜十二点仍未离开大忍馆,因此碰上了所谓的煞神,被煞神冲散的三人各自展开了逃亡之路。至此,玩家将扮演记者连舒宇与三名电影社学生,在逆八卦的大忍馆鬼楼中经历惊心动魄的一夜,而事实的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
相较于前作,《女鬼桥2》在剧情上做了升级,不再是只有着一条主线,而是在有主线剧情的前提下,延伸出了多条不同的支线。比如有鬼的电梯、跳舞的芭蕾女鬼、离奇死亡的女孩,而这些错综复杂的支线却又连接到最终的主线——大忍馆1960年的情杀事件。玩家不会再感到单线剧情的枯燥无味,多线剧情的推进能让玩家有更好的沉浸式体验,而且多线推进的剧情也不会抢了主线剧情的风头。万千丝线,交汇终点,本作很好的做到了主次分明,带给观众更加丰富充实的剧情内容的同时,也有着更极致的恐怖享受。
恐怖游戏有两种,一种是以游戏为载体,通过恐怖游戏的形式来揭露人性的弱点,社会的黑暗;另一种则是将“恐怖”一词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人们心中留下诸多令人胆寒的印象和体验。而我认为,本作兼采两者之优点,在通过悲剧触动玩家内心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家想要的所谓的“恐怖”体验感。
恐怖氛围的营造通常是检验一个恐怖游戏是否合格的标准。不同的作品,营造氛围的方法虽有差异,但也大相径庭,无非需要通过玩家视觉上的色彩变化、反常感以及背景音乐的相互作用来影响玩家的心理情绪变化,以此达到“吓人”的效果。因此,在一些追逐战中或是需要玩家与鬼怪近距离接触的玩法也运用了此类手法,来调动玩家的情绪。但在更多情况下,本作的画面都略显阴暗深沉,阴暗的画面配合上某处鲜艳照人的灯光,以及左右声道里时不时传来的若有若无的声响和环境拟声音效,让玩家无时无刻不处在阴暗压抑的氛围下,担心自己会在某一个转角遇到爱。但偏偏在你神经紧绷的时候,越是煽动气氛让你更加压抑,但却是无事发生,可在你放松警惕的时候,却又突然给你来这么一下,哪怕是在你劫后余生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本作精美的建模超越了大多数体量相近的同类游戏,这也是它能够维持恐怖氛围的原因之一。要知道,作为第一人称视角的游戏,粗制滥造的人物建模,即使在其他方面再优秀,玩家也无法将自己代入进去,从而严重影响玩家的沉浸式体验,毕竟,谁会想把自己代入一个丑不拉几的人物身上呢,更不会对他产生所谓的共情了。而本作的建模,特别是教官黄忠勇的人物模型,算得上是比较顶尖的水平,玩到最后,我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感受到他的“不凡”。
或许是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恐怖游戏,本作的解谜部分并不复杂,相较于前作的烧脑,本作的谜题,你可能不到三分钟就能解出来,加上一些正确的引导,玩家只会解得更快。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本作的追逐战变得多了,基本上每个角色都会安排两到三场的追逐战,这或许劝退了许多害怕鬼怪追逐的玩家,但是在我看来,鬼怪追逐战不正是恐怖游戏的一大特色吗?
总的来说,作为一款续作,《女鬼桥2》的制作依然继承了前辈的基本玩法,但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在各个方面都做了优化升级。
但是有几点,我认为仍需改进,一方面是追逐战中,面对鬼怪的追杀,玩家很容易就躲闪开来,哪怕是从鬼怪的身旁略过,它也仍对你不闻不问,攻击的范围和判定还是有点迷的,另一方面,虽然本作依旧属于《女鬼桥》这个系列,但是它跟第一部的联动却少之又少,除了墙上的海报和第一部主角季德全的一个电话外,便再无联系,希望之后的第三部能够多多联动前面的作品,让新玩家了解《女鬼桥》这个经典IP的独特魅力,也让老玩家可以回味一下曾经的“欢乐时光”。